拒絕「傻」笑︰說笑話的時機
德國的《世界報》在最近的一篇社論中問了一個很多人都覺得應該問的問題:「伊斯蘭承受得起諷刺嗎?」答案是可以,當代最愛說笑話的斯洛文尼亞思想家齊杰克(SlavojZizek)就曾撰文回憶鐵托治下的前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那真是個笑話不斷的時代,波斯尼亞人愛拿馬其頓人的民族性開玩笑,基督徒則發明了一堆嘲諷伊斯蘭的下流故事。情况就有點像今天的中國,連電視上都很常見取笑各省特性和方言的段子。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是玩笑而已,沒有誰會真的動氣,更不會釀成大規模的暴力衝突。
那麼,為什麼丹麥《日耳蘭郵報》連載的穆罕默德漫畫會引發出一場國際風暴呢?有人指出這是因為伊斯蘭教嚴禁人物肖像和偶像崇拜,把他們的先知變成漫畫主角自然是犯了大禁。可是這種「反偶像主義」曾經發生在幾乎所有主流宗教之中,早期佛教就完全不見任何佛陀造像,中世紀的拜占庭帝國也發動過搗毁聖像的運動。我們熟悉的聖誕老人,尼古拉主教,一度是阿姆斯特丹的守護聖人,新教徒興起之後的其中一項任務就是把阿城裏的所有尼古拉聖像一一拆卸銷毁。反過來看,雖然今天主流的伊斯蘭嚴禁先知肖像,但奧圖曼土耳其帝國也曾出現過大批描繪先知的圖畫。更有意思的是大家今天隨便一查,也會發現網上原來有這麼多的先知肖像。
為什麼那麼多的穆罕默德圖像不曾惹起全球伊斯蘭的憤怒,為什麼其他嘲諷伊斯蘭的笑話不會讓一個國家的領事館慘遭火焚,偏偏是《日耳蘭郵報》這一系列漫畫出了問題?齊杰克總結那些下流笑話盛行的年代,說那是前南斯拉夫聯邦還沒分裂的時候,大家交換這些挖苦對方的段子反而顯示出彼此的「兄弟情誼」,顯示出大家同是一面國旗下的成員。到了上個世紀的90年代,同樣的笑話已經不再流行了,因為過去無傷大雅的玩笑在族群矛盾惡化、宗教衝突加劇的歲月裏變成了可以招致殺身之禍的惡毒攻擊。同樣地,我們看丹麥漫畫事件也不能抽象地辯論「伊斯蘭能不能承受諷刺」,而要把它放在現實的背景裏分析。
……
梁文道,《明報》,2月8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